患者跌倒已成为医院常见的安全事件,许多国家已经把住院患者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指标。追究跌倒的原因,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矛盾,也可能会产生医疗纠纷。因此,了解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剖析其原因,加强宣传教育,采取人文关怀及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对康复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9 例中女 5 例 ,男 4 例;年龄 > 70岁 7 例 ,50 岁~70 岁2例, 跌倒后均发生不同部位、 不同程度的皮外伤及软组织挫伤,其中一例右侧股骨颈骨折,行手术后因愈合不佳,仍坐轮椅,余均已康复。
2 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2.1 病区环境因素 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51%与环境因素有关[1]。住院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如病室内外有障碍物、照明不足、地面不平、潮湿,走廊、厕所、浴室防护设施不到位,鞋子、衣裤过长、过大,病床过高,床腿刹车未固定,鞋底或地面滑,门槛过高,灯光亮度不足或过于刺眼,缺乏夜灯,厕所内马桶较低起身不便,没有扶手的楼梯,病室里家具摆放不当等。
2.2 病理因素 康复科多半是一些老年、腰腿痛、偏瘫患者,由于运动系统功能下降,肌力减退,关节灵活性减退,导致动作缓慢,步态蹒跚,容易跌倒。由于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关节僵硬,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女性跌倒的几率为男性的2倍[2]。60岁以上约有30%左右的老年人位置觉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可出现平衡觉失调,如走路不协调、站立不稳,易发生跌倒。慢性病如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均可使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而发生晕倒。
2.3 药物因素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维生素及钙剂等药物可以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患者的跌倒[3]。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跌倒。
2.4 心理因素自信心和跌倒时的情绪是影响患者跌倒的重要心理因素。一方面由于患者个性好强,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要自己尝试去做,这会增加患者跌倒的几率。另一方面害怕跌倒的心理,又限制了患者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
2.5护理因素个别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病史采集、病情评估不全面,对潜在问题缺乏考虑从而导致在实施护理中缺乏对跌倒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不按规定巡视病房,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告知行为不规范,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未能详细告知病区环境、有跌倒的危险及预防跌倒的注意事项,导致病人因环境不熟悉、知识缺乏、未加防范而出现跌倒、碰伤、摔伤等。
3 防跌倒护理对策
3.1了解病情 患者入院时,对65岁以上老年入院患者进行跌倒高危性的评估,从年龄、神志、自理能力、活动能力、既往史、应用药物方面评估,如积分>3分为高危者,需在护理安全告知单上由家属签名为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向患者发放防跌倒告知书,在患者一览表和床前做好防跌倒标记,引起医、护人员包括护工的警惕,使护理人员自觉建立起防范的安全理念,建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对高危患者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经常卧床及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护士每日还要了解病人的进食情况 ,加强饮食管理 ,增加各种营养的摄入量。对病人的各项生化检查做到心中有数 ,异常者交班时应交代清楚。
3.2健康宣教要重视入院宣教,包括环境宣教、安全宣教、药物宣教、疾病宣教、锻炼宣教等。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并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指导病人行走时抓好扶手,变换体位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 指导患者穿合适的防滑鞋,切勿赤脚行走。选择合身的衣裤,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嘱患者行走时要有人搀扶,24 h专人陪护。对于夜间行走不稳或躯体情况差的患者,可安置在靠近厕所的房间,必要时配备便椅或给予搀扶。患者外出检查,一定要有护理人员陪同。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慢性疾病,减轻平衡功能的损害,有助于减少跌倒的发生。 研究表明,预防跌倒意识越强,则预防跌倒的行为越好,指导病员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操、晒太阳,增强体质。利用每月一次的工休会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跌倒的危害和防范措施,强化他们对预防跌倒的认识并促进配合。
3.3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有助于减少跌倒的发生。服用氯丙嗪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嘱咐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对服用降压、降血糖及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做好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及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3.4 改善住院环境病室保持整洁,照明充足,物品摆放有序;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配有床栏,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走廊通畅,不堆物,设有扶手;厕所、浴室应使用防滑地砖,设有扶手。厕所便器改为座便器,并设有扶手,防止患者站立蹲下时跌倒;病房做清洁工作时,设置醒目的标志,使患者能提高警惕。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3.5心理护理鼓励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对于不愿求助的患者,应让其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认识跌倒的危险性,发现困难及时求助于医务人员;对于发生过跌倒的患者,约有50%跌倒者对再次跌倒产生恐惧心理[4]。因此,要帮助他们了解如何预防跌倒,克服恐惧心理,摆脱跌倒的阴影。
3.6 安全管理 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增加主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提高判断力和预先性,不定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每个患者的动态变化。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地面滑,应及时给予扶助病负责交班,特别是对高危病人,应给予特别关注,及时检查病人衣着,如鞋子能否防滑,裤子是否过长,夜间使用护栏。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对影响安全的各个环节每周进行 1 次详细检查发现并解决各种隐患。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建立预防老年人跌倒应急预案,提高护士安全护理意识,做到常抓不懈。
3.7平衡康复指导 是指专业人员设计的头、颈、躯体运动模式,以帮助大脑重建良好的平衡状态。在专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在开始训练的时候,眩晕可能会加重,说明大脑对这种训练有所反应,通过锻炼可以减轻症状,达到恢复平衡的目的。锻炼内容包括站立平衡训练、头动平衡训练、视物平衡训练等。指导患者坚持体育锻炼,特别是增加髋部活动和平衡操有助于防止跌倒[5]。
4讨论
对康复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不仅要遵循一般护理原则,而且更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针对患者的特点,加强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早期用药反应,正确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积极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雅、安全的住院环境,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及相关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少住院期间康复科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防范或减少了护理纠纷 ,为病人提供了优质、 安全的护理服务。